2008年10月26日 星期日

屋頂初體驗

先來大略介紹一下廟宇上的「交趾陶」吧。

趾陶是一種低溫彩釉軟陶,台灣民間簡稱其為「交趾」、「交趾尪仔」、「交趾仔」,一般廟宇中有許多交趾陶塑造人物,而「尪仔」在閩南語正是「人物」的意思。 交趾陶早期的應用多在台灣寺廟建築裝飾,現在漸漸成為一般民間收藏的藝品。

交趾陶內容大致為神話傳說、民間故事或者歷史文學,前者應用多在祈福,後者教化作用較多。傳統題材「人」為中心,搭配其他動物、植物等,主從分明,統一和諧。

交趾陶多設置在寺廟高處,大概位置在牆堵(腰見位置堵、身堵、水車堵、裙堵)、大脊、博脊、規帶、山牆鵝頭、鳥踏、墀頭、照壁等。 它的主要特色在於寶石釉彩、晶瑩剔透,因此已慢慢自廟宇走入一般民間客廳供人珍賞。

在初次拍攝中,本以為會很順利,但還是被現實問題所阻礙。畢竟我們是人不是鳥,行動範圍有限,不能在空中從各種角度盡情拍攝,而相機變焦所能及的程度畢竟有限,有不少的屋頂裝飾品不能完整盡收於相機中,是無可奈何的遺憾。

沒有留言: